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81.
赵欢  秦松  王正银  李会合  吕慧峰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431-3138
采用田间调查研究和室内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涪陵区主要茎瘤芥种植区土壤肥力因子及其与茎瘤芥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茎瘤芥种植区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较丰富,分别为3034、260、11.2、26.1、1.15和1.50 mg·kg-1,有效磷适中,为19.3 mg·kg-1;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硫含量较为缺乏,分别为9.05 g·kg-1、89.2 mg·kg-1、106 mg·kg-1和27.0 mg·kg-1.茎瘤芥产量与土壤pH、有效钙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铁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因子对茎瘤芥产量的影响为:有效锰>有效铜>pH>有效铁>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碱解氮>有效锌>有机质>有效磷;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变量,建立了土壤有效钙与茎瘤芥产量间的线性方程:Y=31636+3.63X6.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对广西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收集广西全区各级医院椎管内麻醉神经损伤并发症调查表,根据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计算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408%,其中以短暂神经综合征(TNS)为最多,发生率为0.0340%,其次是脊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0050%,其他三种类型的并发症较为少见.硬膜外麻醉出现的神经并发症最少,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神经并发症总康复率为89.8%,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神经并发症完全康复率分别为87.80%、90.26%、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短暂神经综合征病人均完全康复(100%),而脊神经损伤只有48%病人完全康复,马尾综合征只有25%病人完全康复,截瘫、前脊髓综合征、硬膜外血肿这三类病人均无完全康复病例,出现了永久性损伤(P<0.05).结论 与椎管内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硬膜外麻醉的神经并发症最少.大多数的神经并发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但严重性、永久性的损伤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食指固定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食指和中指固定定位法采集桡动脉血,观察组使用食指固定定位法采集桡动脉血,比较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两组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食指固定定位法采集桡动脉血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新生土拨鼠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大部分发展为慢性肝炎,而成年土拨鼠感染后则多发生急性自限性肝炎。本实验目的就是寻找其肝组织中可能导致这种预后差异的关键基因。方法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对比新生与成年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选取目的基因,再通过多个物种序列比对,设计简并引物,在土拨鼠肝组织eDNA中扩增对应基因,测序,再次设计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与新生土拨鼠相比,成年土拨鼠肝细胞中与钙离子重吸收相关基因DNMl(Dynamin1)、DNM3(Dynamin3)及Prkcc(proteinkinaseC,gamma)表达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2.65±0.25倍、1.90±0.34倍、2.94±0.54倍。结论在钙离子重吸收通路中,在两组小鼠肝脏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上述三个基因,在新生组与成年组土拨鼠之间也有明显差异。此类基因造成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差别,间接影响其中肝炎病毒的复制。这种表达差异很可能是导致两个年龄段动物感染土拨鼠肝炎病毒后转归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NEC患病率、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NEC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NE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及杆菌总数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杆球菌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86.
为分析西南地区特色猕猴桃(Actinidia Lindl.)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并优化了猕猴桃DNA 多态性分析的AFLP 体系,AFLP 标记体系为300 ng 基因组DNA 用EcoR Ⅰ/Mse Ⅰ (15 U/5 U)于37℃下酶切2 h,加接头后的混合物稀释5 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再稀释10 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表明,筛选的22 对引物进行扩增反应,共得到979 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49 条.采用优化的AFLP 体系,对西南地区的10 种猕猴桃50 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包括普通品种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及特色品种硬毛猕猴桃、毛被猕猴桃、革叶猕猴桃、四萼猕猴桃、狗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京梨猕猴桃和紫果猕猴,结果表明种内和种间的聚类关系明显;斑果组(sect. Maculatae)和净果组(sect. Leiocarpae)的种间有聚类交叉,并呈现地理区域性分布.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一起农村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主元分析方法,对21例病例和42例社区对照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分析;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把研究对象的SES分为5个层次,从最贫穷到富裕各层的SES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5,-0.79,-0.32,0.77,2.18并得到病例和对照在SES各层的分布.SES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无关联(P=0.07),饮用浅井水与甲型副伤寒发病有显著性关系(P=0.003,OR=22.3,95% CI:2.91~170.26).结论 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直接污染浅井水水源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维生素D3与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索D3制剂3μg/kg(溶于20%丙二醇0.5mL中),每周2次;对照组仅腹腔注射丙二醇0.5mL,两组均干预12周。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血压变化。干预前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3、钙、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计算肾脏-体重比和心脏-体重比;HE染色观察两组大鼠肾脏、心脏、主动脉、小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血压无差异显著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57±9)mmHg和(173±8)mmHg(P〈0.05)。实验组的血清25(OH)D3、血钙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IL-6、MMP-9水平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心脏-体重比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心脏和小动脉高血压、炎性损害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规律的维生素D3用药能够抑制炎症因子IL-6、MMP-9的产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89.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无机纳米载体材料,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其在各类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介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与修饰,分类综述其在不同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实验以62例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正常妊娠期妇女25例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高血压的妊娠期妇女17例为高血压组,子痫前期患者20例为子痫前期组。ELISA检测各组妊娠期妇女的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Bradford法检测各组妊娠期妇女的尿蛋白。结果: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尿液中含量极少,在高血压组中分泌增加,而子痫前期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1),且在子痫前期组尿液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标记蛋白的分泌含量均成正相关(r2=0.79,P〈0.05)。子痫前期组患者中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和足细胞标记蛋白与尿蛋白浓度成正相关(r2=0.58,P〈0.05;r2=0.79,P〈0.05)。结论:足细胞蛋白脱落主要发生于子痫前期患者,且足细胞蛋白脱落量与尿蛋白成正相关,能直接反映妊娠期患者的肾损伤程度,可作为预测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